最近诈骗分子又“升级装备”了!他们紧跟热点、利用新技术,让人防不胜防。以下这些案例,每个人都可能遇到
1
AI诈骗:你听到的“亲友”可能是假的
真实案例:白银市张先生接到AI合成的“客服”电话,对方用他好友的声音说“急需用钱”,还发来带照片的“通缉令”。他慌忙转账4万元后才发现被骗。
⚠️手法解析:
通过AI合成声音、人脸,冒充亲友、公检法
配合虚假“通缉令”“扣费通知”制造恐慌
️防骗指南:
听到紧急借钱要求,立即视频通话核实
拒绝任何陌生链接,官方电话不会线上办案!
2
屏幕共享:你的一举一动都被监控
真实案例:浙江小陈被假警察诱导下载会议软件,开启屏幕共享后,骗子直接操控手机转走14万元!
⚠️手法解析:
冒充客服/公检法,以“取消扣费”“查案”为由
通过共享屏幕盗取密码、验证码
️防骗指南:
拒绝一切屏幕共享要求,尤其是涉及支付时
开启共享后,立即关闭支付类APP!
3
刷单返利:小额返现是“诱饵”
真实案例:杨某以“免费领箱包”为诱饵,103人被骗5万余元。初期返现588元,后期要求转账数万元。
⚠️手法解析:
用“轻松赚钱”“兼职”吸引受害人
先小额返利,后诱导大额投入
️防骗指南:
所有刷单都是诈骗!
拒绝“垫资”“预付”类兼职
4
节假日陷阱:出行、购物需谨慎
✈️机票诈骗:国庆期间,诈骗分子发送“航班取消”短信,诱导点击钓鱼链接盗刷银行卡。
️购物诈骗:双十一期间,李女士因“商品缺货退款”点击假链接,被盗刷1.55万元。
⚠️防骗指南:
收到航班/物流短信,官方电话核实
拒绝非官方渠道的“低价票”“内部券”
五、投资类诈骗:专盯“高回报”心理
真实案例:留学生朱某民伪造汇率优惠,骗走19名同学60万元。
⚠️手法解析:
通过社交群发布虚假投资信息
初期给予小额收益,后续卷款跑路
️防骗指南:
投资选择正规平台,拒绝私下转账
对“稳赚不赔”“内部消息”说不!
紧急提醒:
1.国家反诈中心APP:开启预警功能,拦截可疑电话
2.96110专线:疑似诈骗电话立即拨打咨询
3.转账前“四必问”:
为什么要转?
给谁转?
转多少?
是否核实过身份?
转发给家人朋友:诈骗手段日新月异,但核心永远是“要钱”!牢记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电话不轻信、转账汇款多核实,守住钱袋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网信安顺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警惕!这些新型诈骗专盯你的钱包,速转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