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堂主大人
莱特币(Litecoin)和比特币一样,是一个开源的点对点加密货币系统。它也使用了基于全球的区块链来记录所有的交易和地址的余额信息,共识机制也是采用了工作量证明的方法。莱特币给自己的定位是比特币的补充,而不是比特币的竞争对手。所以有“比特金,莱特银”的说法。
下图是莱特币和比特币的一个简单对比。

莱特币的诞生
莱特币最初只是比特币系统的一个分叉,由 Google 前员工 Charlie Lee 发起。起因是因为 Lee 发现比特币的几个缺点,他于是做了一些改善:
1. 更快的产块速度;
2. 通过提高总量来提高更多的流动性(莱特币总量为8400万);
3. 更加公平的挖矿机制;
4. 更快的测试和应用新技术;
Lee 创建莱特币的目的是使之成为小额支付的手段。比特币虽然也可以用于储存价值和流通手段,但是由于比特币的确认时间以及区块大小严重限制了比特币的交易速度。Lee 相信人们可以在比特币上交易大额资产,但是小额资产的交易则可以通过莱特币来实现,因为莱特币提供了更快的交易速度和更低的手续费。
更快和更便宜的交易
上面提到莱特币有着更快的交易速度和更低的手续费,那它是怎么实现的呢?
莱特币的产块速度是比特币的四倍。比特币平均每10分钟生产一个区块,莱特币是2.5分钟生产一个区块。通过这种方式,交易可以被更快的打包到一个区块当中。同样,由于交易可以很快的打包到区块里,交易之间写入区块的竞争就会减少,因此手续费也不会太高。
莱特币也是运用新技术的先驱。2017年5月, 莱特币就已经实现了隔离见证(SegWit),而那以后比特币才开始决定采用隔离见证的方案来解决扩容的问题。隔离见证使得莱特币可以在额外的链上存储数据的签名。另外,莱特币也是第一个应用闪电网络的数字资产,闪电网络提供了一个更高的交易渠道。
目前莱特币网络的手续费小于10美分,交易速度也非常快。不过由于莱特币网络面临的交易压力远小于比特币,如果有大量的交易涌入莱特币,那它也会面临巨大的压力。
共识算法: Scrypt vs SHA-256
虽然莱特币和比特币一样,采用的都是工作量证明的共识机制。但是它们低层的哈希算法是不一样的。莱特币采取的事 Scrypt 的哈希算法,这种算法不仅仅依赖于 CPU,同时还依赖于内存等其他的资源,所以莱特币的算力集中没有比特币那么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