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Q3时候,Fil的存储力18.9EB,是ar的17万倍,但ar存储力增长已经是fil的快3倍了。现在大部分的nft和游戏都选择ar,一次付费永久免费,而fil还是定期续费的老模式。

熊市之下,下跌永远没有底部。去中心化存储龙头、Web3基础设施、BTC/ETH之后第三大划时代创新产品FilCoin正在陷入无限下跌通道。从历史最高点$236.84 下跌到今天的$2.64,下跌了98.8%,外部山戏称百倍币,是跌了100倍。对了,跌多少倍是一种meme的说法,可以更好衬托下跌的悲壮…

18-20年矿商鼓吹暴富神话,矿机大卖、层层分销、真假难辨;20年10月上线,早期投资场外套现已经离场;21年初爆拉、年底大矿商开始暴雷;fil价格暴跌、算力停滞。
Fil到底怎么了?还有救吗?我们先马后炮来说说已暴露的问题。
DCG疑似抛售
这是导致最近Fil闪崩暴跌40%最大的原因。至于DCG为什么要抛售、市场还有什么恐慌,可以看看我昨天的文章《平安夜不平安,13万枚BTC抛压可能成为2023年最大的雷》。我今天找到了DCG持仓的代币列表,确实跌得好惨啊!持仓的18个币下跌了66%,跌幅前三分别是hns -91.84%、fil - 91.81、flow - 91.78%

经济模型遭质疑
作为IPFS的激励层设计,Fil的经济模型在牛市曾经被各种夸赞,大致就是激励长线质押,缓慢释放,在牛市随着资金进入、更长质押、更多收益,质押、释放、再质押,循环套娃,追求长期价值。对长期价值,这个词是不是在ICP那里也听到过?但如果是熊市呢?这种模型就进入了下跌螺旋。
说人话,这个模型容易造成绝大部分收益前置,后期激励下降导致模型失效。

现在Fil fdv(完全释放市值)57.7亿美元(居然还有那么多!)mc / fdv居然高达0.18,啥意思?还有82%没有释放,当然,里面主要是给矿工的激励(70%)。
竞品快速成长
对比同赛道「竞品」Arweave (AR),它的fdv只有4.2亿美元,mc(流通市值)3.2亿,已经完成了76%释放。不过这里还是要坦诚地说,fil 和 AR并不算直面竞争,模型也有差异,但我是一个韭菜,我管你那么多,你们都是搞存储的。

目前全球云存储市值总计1000多亿美元,亚马逊、微软、谷歌占据了66%,这么一看fil 跌了那么多,还有60亿的市值,太高了,要知道去中心化存储才刚刚开始啊。毕竟,存储行业的营收模式太简单了,很容易计算出,想象力,捉急。Arweave、Filecoin和Storj现在是DSN三巨头了,fil和storj类似P2P存储网络,ar则更像是紧密组织的存储节点网络。
用户用例缺陷
到具体应用,fil也是吃亏的。搞了那么久,真正使用还是很扯,AR则先把能搞的搞好,让你先用起来。既然大家都不算是完全的去中心化,那么曲线救国的方式则更适合现在的客户需求:文件和元信息分开存储。
这些问题都是明面上的,很多人那么关注fil还是因为矿机。很多人根本不懂什么web3、什么去中心化存储,但矿机总觉得还有个机器呢,“看得见、摸得着”,不断“挖”出来能卖的币。就是这种“懂”让很多人盲目入场,fil有问题吗?有,但从去中心化存储赛道来说并不是大问题,为什么这么说?fil是一个长期项目,真正的长期,因为存储这个事情不是一蹴而就,只要区块链再向前发展、存储作为基建,必然是长足发展的。但,你能等那么久吗?
2023年Q2期待已久的fvm就要推出了,有了索引和智能合约,fil定位就更加清晰了,L0的公链协议,可以与上下层完美结合。这是目前最大的故事了,把evm copy到fil上,故事很性感,但结果并不可知,如果这一波还是不能抓住,恐怕未来会跌更多。
在加密行业你想抓住下一波牛市机会你得有一个优质圈子,大家就能抱团取暖,保持洞察力。如果只是你一个人,四顾茫然,发现一个人都没有,想在这个行业里面坚持下来其实是很难的。
想抱团取暖,或者有疑惑的,欢迎加入我们——公众号:枯藤老树新芽
感谢阅读,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