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介绍
NEAR Protocol 成立于2017年,是一个完全去中心化的、由社区驱动的 Layer1 区块链协议和智能合约平台。NEAR致力于为全球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赋能并助力其增长,推动开放技术的发展。
NEAR协议是一个开源的去中心化的PoS公链平台,也是目前DAPP公链中最有竞争力的公链之一。该协议采用了分片技术,对开发者十分友好;拥有比ETH2.0更优的分片方案,以及世界顶级的工程能力。它的分片设计与ETH2.0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优先考虑跨分片间的网络资源平衡,而且不区别对待分片。
另一方面,NEAR也是一个由社区驱动的云平台。从技术上来说,NEAR协议具有高扩展性、低开发成本的优势。NEAR平台同样也支持一大批工具,从浏览器、钱包应用以及其他通用性组件,这可以帮助开发者轻松可快速的构建应用程序。
NEAR的Nightshade共识与“大区块”设计,使其可以充当单条区块链,以达到互联网级别的规模。
NEAR协议不由任何法定实体控制,而是由一群极客构成的组织负责维护,NEAR团队有来自编程大赛的获奖冠军,也有来自多年在加密货币行业从业的金融人士。
NEAR协议采用的是分片技术,但不是以太坊侧链,而是一条独立PoS公链,有自己的共识机制,原生的代币格式,NEAR可以视为以太坊的竞争者。
NEAR主网于2020年4月上线,由于节点数偏少,一直基于权威证明运行。9月底,基金会将控制权移交到其他节点运营商手中,实现了真正的去中心化治理。
NEAR代币的主要作用有几个:
1、NEAR是NEAR协议的原生通证,第一个作用是保障网络安全。由于运行节点需要质押NEAR代币,一旦节点作恶便可对其进行惩罚,这种机制可以有效保障网络安全。
2、交易媒介。用户在NEAR交易时需要使用NEAR作为交易媒介。
3、用于网络治理投票,以决定网络资源的分配方式以及协议未来的技术方向。
NEAR代币初始供应量为10亿枚。每年发行5%的额外供应以作为出块奖励,其中90%分配给验证者(总计4.5%),而10%分配给协议储备金池(总计
0.5%)。30%的交易费用作为与交易交互的合约的回扣支付,其余70%被销毁。
NEAR代币的发行量不是简单的通胀,而是一种动态机制,即当交易规模到达一定程度后,NEAR将会进入通缩阶段。

价值判断
分片技术的进步表明,这或将是现在与未来10-20年扩展区块链的最佳选择。以太坊2.0与NEAR都在使用分片,两个团队互相学习。以太坊拥有强大的开发者社区、广泛的代币分配,对实施2.0必有促进。至少在未来二三年,如何实现以太坊1.x至2.0的过渡,将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NEAR分片设计与ETH2.0的不同之处在于,优先考虑跨分片间的网络资源平衡,且不区别对待分片。NEAR的Nightshade共识与「大区块」设计,使其可以充当单条区块链,以达成互联网级别的规模。
比特币显示了区块链最初的希望,但是花了十年的时间研究和构思如何修复到互联网级别,NEAR凭借功能齐全的权益证明分片区块链进入市场,且没有其他链曾经的负担,有助于吸引新的非加密领域开发者。ETH2.0还有几年落地时间,此期间正值NEAR的窗口期,如果分片技术可落地则会发展出自己的生态。Near协议项目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项目,Near Protocol是一个基础设施项目,其竞争对手的基准估值相当高,投资回报可能有吸引力。

很多人就会问了,既然near技术比以太坊先进,那为什么near不如以太呢,其实很简单,以太目前的优势在于先发优势,他的生态强,并不是他的技术有多先进,当然他的技术确实也毋庸置疑,只不过他现在身上背负的东西太多,想调头有点难,以太的先发优势让以太的生态不是其他公链能比的,生态起来了,这不是一天两天能追赶上的。打个比方,某信,某宝,如果在出来个技术更先进,功能更多,方便好用等等好处,那他就一定能打败某宝,某信嘛?很难,就是生态,大家都知道他们,都用他们。

总结
可以说NEAR是集万链与一身,并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即使现在落后于其他公链,但我相信NEAR会后来者居上,只是需要一点时间去沉淀一下。未来的多链世界中,肯定会有NEAR的一席之地,期待NEAR给我们一个一鸣惊人的表现。现在是熊市,只要到一个牛市我相信near会有至少十倍的。希望我们在熊市长期关注潜力的山寨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