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ETH价格的不断飙升,ETH2.0参与者的投入成本也越来越高,ETH质押数量已经接近2300万枚,年利率也从最初的21.6%降到10.4%。而在过去的一年里,DeFi、DAO、NFT等概念纷纷爆发,推动了许多项目的发展,但他们都是基于PoS共识机制,所以虽然生态得到了发展,但也因为机制而存在着一些问题。
PoS机制的第一个问题:机制环境下容易造成恶性竞争
PoS机制本身就是为了给无法参与到PoW挖矿模式中的散户们准备的解决方案,但他也是根据质押数量来评估节点是否能够胜任的指标,才会决定是否持续提供服务。在这种环境下,必定会造成恶性竞争,使得节点方从二级市场中收取代币,而不是通过技术方式持续耕耘,当币价下跌时,这便成为了节点方最苦不堪言的痛点。
PoS机制的第二个问题
目前ETH2.0深受大家关注,不少人也发现了以太坊2.0质押分析图表中的问题:质押量越高,收益越少。随着ETH价格的不断上涨,参与者的成本也逐步提高了,因此在后期的收益反而变少了。而当币价开始下跌的时候,后入场的投资者甚至会达到盈亏失衡这样的局面。因此无论如何修改,所有流动性挖矿都改变不了只是推演下的升级版本这一个因素。
PoS共识机制的第三个问题:短期代币抛售导致币价下跌
现如今互联网的发展,流量就相当于互联网公司发展的基础,而通过流量吸引用户,也成为区块链PoS机制下的主要运营方式。部分持地址数多的节点,做活动为大众发代币的时候,经常吸引了一些想薅羊毛的人前来,这也导致了代币在短时间内出现了一定量的抛售。UNI、LON、1inch的空投恰恰印证了PoS机制下的痛点,空投之后愿意在节点投票挖矿的人占比较少,反而是大量抛售导致币价下跌,引起挖矿者的不满。
PoS共识机制下的第四个问题:许多人的投票决定权并无任何意义
许多人的投票决定权并无任何意义,如遇到几个持币多的大佬,便会由他们决定最终的投票提议,变成节点争抢的对象,只是沦为资金多少决定排名是否靠前的资本游戏,这与百度竞价排名的模式可谓是异曲同工。例如我们可以看到,Unsiwap9月发币之后,它的治理代币UNI还是由一些大户持有,即便是撤销了流动性挖矿,UNI大户持有者们还是能够左右治理方案的,其中的多次提案不通过消息便印证了这一点。
尽管PoS共识机制确实存在着这些问题,但在当前环境下,他也是较好的机制模式,因此才会让以太坊做出从PoW向PoS转变的决策,当然这并不能避免当流通链变低的时候一定不会出现新的问题,只能且行且看。
现在可以看到以太坊2.0的质押工作已经进展顺利,我对以太坊的长期价值也是非常看好的,只是在明年更大的环境下,是否会出现新的类型吸引投资者转入?这是需要长期进行研究探讨的。